分享一个劳模人物故事 第1篇
程不时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见证者,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飞机工厂及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建厂设计,后担任中国设计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总体设计及副总设计师。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但程不时和同事们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和他的同时代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当时中国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接近了世界航空巨头美、苏、欧洲的高度,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研制的空白。虽然“运-10”项目中途下马,但在之后,“运-10”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商用大飞机的基础。
,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人们看到87岁的程不时泪湿双眼。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10”和C919飞机的设计师,程不时亲历了这一梦想艰辛的历程。
分享一个劳模人物故事 第2篇
李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一心向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把改变农村经济薄弱和村级面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始终奉行的理念是“不求轰轰烈烈,只求默默无闻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作为一名农村致富和社会公益的带头人,他想的是成为村民群众的热心人、贴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成为全村村民的“领头鸭”。
一、立足农村,乐于奉献,以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自己。
李同志多年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农村_员,生活朴素、作风正派、倾心奉献,先后慷慨解囊支助教育事业60多万元。在村级自来水工程、道路建设、文化礼堂、老年事业等公益事业上捐助50多万元。逢年过节首先想的是村里的老党员生活如何,想的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如何过节,多次向老党员、孤寡老人、困难户给予资金支助,时刻用_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奉献于他人。
二、多种经营,以农致富,成为美丽镇村建设的引领者。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块状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企业工作,针对随之而来的农村水田荒芜现象,该同志从1998年开始重视经营土地流转工作,现有经营水田2500多亩,其中养殖业20__余亩,种植水稻500多亩,每年交售国家粮食50多万斤,经营收入年产值500多万元,从而使农村的粮田无荒芜,发挥了为村民发展种养植业致富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使村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并利用荒山坡地发展山林种植,现山林经营面积达300多亩,主要种植花卉、水果等,使荒山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美丽镇村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三、情真意切,爱心无限,以真情待人,感染党员和村民。
李同志见多识广,胸怀大略,许多事情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直与人相处很好,把村民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他说“一个人致富是小事,带领大家致富是大事”,平时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村民找他有事,总是放下手中工作热心助人,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始终把村民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无论是谁总要帮一把,拉一把,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常挂在他嘴上的一句话是“只要村里的人用得着我,我任何时候都是应该的”,从而使他在村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和很好的口碑,村里人都说“只要柏军到,任何烦事、难事都会了”。
分享一个劳模人物故事 第3篇
一、尽职尽责地对待本职工作,做一个用心的人
19____年,王红被计生办招聘为技术人员,经常独自一人骑摩托车到11个村嘎查为560多名农牧民妇女讲解计划生育知识,动员育龄妇女主动放环、用药、做结扎手术,并时常自己带上医疗器械,亲自到牧区给110多名育龄妇女放环。
19____年底,杭锦旗苏木乡镇合并,因呼和木独镇计生服务站缺少技术人员,王红被选为东红柳村计生主任。当选后,为准确掌握计生工作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她开始踏百家门,详细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座谈,虚心听取对计生工作的良策、意见和建议。那些日子里,她白天晚上连轴转,人整个地瘦了一圈,但换来的是摸清了全村370多户人家计划生育的底子。
在广大育龄妇女心中,王红是一名热情爽朗、时时处处关心育龄群众的贴心人。无论谁家有什么事情,总愿意找她出点子、想办法,只要她下村,大家都愿意请她到家里来坐坐,拉拉家常,说说贴心话。尤其是倒杨口村的张振琴一家对王主任更是充满感激之情。在自己怀孕七个月的时侯,王红不顾个人身体安危为社员张振琴大出血治疗护理,连续七天左右,最终保证母女平安。现在,每到一处,张振琴夫妇都感激不尽,到处夸奖王红同志。
此外,王红每年还组织全村妇女开展三·八庆祝活动,,东红柳村被定为全旗重点嘎查村进行建设,王红争取建设了人口与文化活动中心,将剪纸、图片、图书、影视资料等实物集中放置到活动中心,富有创造性,让人耳目一新。
二、多年默默资助孤寡老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杨茂林是东红柳村的一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又不能自理。王红同志从认识杨茂林开始,就经常邀请杨茂林老人来家吃饭,有时还给买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有时过年也给老50或100元的生活费。特别是王红给老人的生活费和生活用品就达到了多元,被老人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女儿,杨茂林老人离开本村外出后。王红到呼和木独镇开起了小饭店,这时她发现本镇的另一位孤寡老人兰树华经常在街上收破烂,时常来她开的饭店吃饭,但王红从没收过他的饭钱,渐渐的老人也不好意思去她的食堂吃饭了,但王红主动上街邀请兰树华到饭店免费吃饭。因为兰树华是外来人员,说话有时听不懂,但王红能耐心和老人聊天,并帮助老人到政府争取救济,在她的带领下,成立了10个人的巾帼志愿服务队,经常帮兰树华洗衣服、打扫卫生,王红还时常给老人买一些生活用品。
作为一名普通人,王红要伺候好有点残疾的杨茂林、兰树华老人很辛苦,十几年如一日,那样的努力恐怕不光是有大爱无私的爱心,还要有很强的照料老人生活的能力。其实,这缘于她父亲的教导使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有很多种活法,但不管怎样,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以一己之力帮助困难的人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冬去春来,这么多年来,王红在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只不过是以一种默默无闻地方式,把做点善事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快乐自己,幸福他人。从简单的叙述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她那颗朴实善良的心,看到她年复一年帮助老人、服务老人的身影,更让我们体会到她的朴实和真诚所诠释着的中华儿女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的内涵。
其实,默默无闻的事迹一点儿也不离奇,甚至有些琐碎而平凡,但看似简单,却是很多人无法办到的,因此王红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此,愿王红同志的善良、无私和爱因为传递和奉献,变得更加伟大。
分享一个劳模人物故事 第4篇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毫米 管壁厚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分享一个劳模人物故事 第5篇
詹学银 男,63岁,_党员,都昌县太阳村主任。
从1988开始,詹学银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那时,尽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紧张,但看到无辜被弃女孩时,他鼻酸流泪,心如刀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个我自己养了,后两个分别送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并叮嘱他们要细心抚养。”
詹学银欣慰的告诉记者,他养的女儿目前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20_年9月,詹学银无意中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詹学银为张淑琴的行为而感动,思想上也产生共鸣。
在以前工作时,詹学银就很热心公益事业。在看了这篇报道后,詹学银决定在都昌县创办一个这样的太阳村。
于是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见到中国太阳村的创始人张淑琴,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张淑琴十分支持詹学银的想法,于是詹学银开始着手解决太阳村的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抓好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他乐当工地的搬运工、值班员。“汽车拉来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人手不够,我和老伴儿也要参加卸货,到了晚上,我还要值班、看管材料。”
詹学银告诉记者,近半年的时间,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太阳村工程尽早竣工。 “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开”。
20_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势儿童住进了太阳村,有了家,有了归宿,詹学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詹学银是太阳村的主任,内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
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最让詹学银操心的是这些孩子的管教问题了。“因为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
詹学银告诉记者,他和爱心妈妈们只能一遍遍地教育、开导他们、为他们重建信心。 为了改善太阳村孩子的生活,詹学银在太阳村旁开挖了荒地种上了蔬菜,还利用原鱼塘养上了鱼,把自己家里几亩水田给了太阳村种水稻,山上种上了水果,圈拦养上了生猪,在山上养了鸡。
詹学银一有空闲就去劳动,身上晒脱了几层皮。 在太阳村,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詹学银为詹爷爷,詹学银像关心自己的儿孙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
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总要起来为孩子们盖被子。白天,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谈心。
他给孩子们的爱也感动了社会上许多有爱心的人,他们给太阳村的捐款捐物也成为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有力保证。 个人先后年荣获全国、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誉,20_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分享一个劳模人物故事 第6篇
张__,男,19__年4月14日出生于__省__市__县__镇__村人,原任____建设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现任____建设工程公司总经理。
张__同志为家乡多次捐资助学、助残,以爱心回报社会,大作慈善事业,热心援助贫困大学生二十多名,无私奉献爱心,每逢节假日,有不少大学生回来都要看望一下自己的恩人。
20__年张__注册并成立了____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企业经过三年的发展,经营形势良好,年完成企业产值6000多万元,吸引和安置家乡剩余劳力近300人,化解了社会矛盾,为大量的贫困户找到了就业致富之门,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__年在__镇精准扶贫安置工程中,__扶贫点,仅用了五十天就建起了五幢高标准、高质量的扶贫安置楼和__中心敬老院工程,时间短,任务重,抢晴天,战冰雪,圆满完成了县政府和__镇政府的精准扶贫目标,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给了贫困群众,成为我县五个精准扶贫项目中完成任务最好的一个。
张__曾出席县人大__届、__届人大代表,出席__市__届人大代表。从20__年至20__年连续15年荣获省市级文明工地奖,20__年至20__年被评为__市优秀项目经理。
20__年被___县县委评为__县籍成功人士助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20__年10月,被___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千帮千”扶贫帮困基层募捐工作先进个人。
20__年3月,__县红十字会授予“人道、博爱、奉献”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