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活动报告 第1篇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 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动力,是高新区的生命之源。成都高新区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立足于成都地区的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推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功培育了一批知名科技企业,不断为经济发展培育和输送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四川省的、成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均占成都高新区总数的70%以上。科技创新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恒久的动力与活力,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高新区通过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形成了科技成果和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研发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吸引了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联想、中兴通讯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成都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吸引了英特尔、中芯国际、PSI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到成都高新区投资建厂。由于这些企业在成都高新区的聚集,在最近举行的成都―台湾IT产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成都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企业家和专家们的共识。
一、明确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成都高新区立足成都作为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拥有的科技人才和成果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1223”战略中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推进成都地区科技资源优势向科技产业优势转移为重点,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四级创新创业载体、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平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聚集效应。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快建成总面积2―3平方公里、能够吸纳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孵化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形成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和人才层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为成都高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按照技术创新链做好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按照技术创新链的构成形态,成都高新区提出了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思路。在成果孵化期,建设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和人才层次需求的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孵化区;在孵化毕业企业成长期,建设以标准厂房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区;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建设基础和配套条件一流的产业园区;在企业发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扩张期,建设高水准的总部聚集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我们将第一、二、四级载体主要布局在位于城区的南部园区,将第三级载体布局在西部园区,适当配置第一、二级载体,并按照布局规划,加快建设进程。
一是重点突出加强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成都高新区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吸引了3亿多元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以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8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骨干、23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器群。到20底,投入使用的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1000多家,今年孵化器面积预计将超过5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加强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等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加快了软件、IC设计、信息安全等企业的聚集,目前成都市10多家重点IC设计企业有9家在高新区,南山之桥、成都华微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设计企业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为成都高新区吸引英特尔、中芯国际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为孵化毕业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成都高新区集中规划建设以工业标准厂房为主体、具有相当规模的科技产业园区,并以管委会投资建设为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优惠出租或出售给孵化毕业企业,保证了企业尽快投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今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在天府科技园投资建设的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将全面投入使用。
三是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成都高新区根据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按照建成空间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园区生活化、环境优美化、社会安全化、科技与人文协调统一的一流综合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今年将投资40亿元,加快产业园区的道路、管网、政务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产业承载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园区环境和形象将明显优化,产业聚集能力将明显增强。
四是积极推进总部聚集区的建设。为了适应企业规模扩张对智力和动力支撑的高质量需求,展示一流企业的形象和实力,成都高新区在南部园区规划3―5平方公里,加快建设总部聚集区,重点聚集扩张型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集团的总部或经营结算中心。
为了确保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空间,成都高新区坚持集约式发展,制定了投资强度标准,明确规定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120万元/亩的企业才供给土地,并实行与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挂钩的土地价格,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成都高新区严格执行有关土地法规,杜绝了土地的浪费和违法占用。
三、完善和优化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成都高新区围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成本和风险,不断完善由基础创业服务、中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个层面构成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了创新创业企业的成功率。
一是完善和优化基础创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各孵化器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基础条件,提供政策、项目咨询,代办企业登记、企业代码、税务登记以及其他手续等政务、商务和物业服务,真正让创业者专注于成果研发和转化。
二是完善和优化中介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积极与专业能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加强联系,与35家中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包括税收、法律、财务、审计、战略策划、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
三是完善和优化个性化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不断提高服务的创新性、专业性和针对性,专门组织了新闻推介会,帮助企业扩大了产品知名度;专门组织了孵化企业与投资企业、银行、上市公司的专题推介会,帮助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鼓励和引导区内国家级孵化器通过品牌和服务的输出,带动区内其他孵化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创新创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以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四、加快建设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的成果支撑体系。目前,成都高新区已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合作先后建立电子科技大学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孵化园和技术转移中心,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产业园区已经正式入住成都高新区,构筑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帮助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了市场,在成都地区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聚集效应。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撑体系。成都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一是建立了创新基金、产业扶持基金等财政扶持资金,从―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了174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从―2003年,累计争取国家无偿支持资金约3亿元,争取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金6355万元,2003年项目推荐和受理数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第二。三是省、市和高新区共同投资亿元,建立了成都高新西区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发挥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吸引了英特尔等几十家风险投资公司进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四是引导区内企业加大R&D投入,2003年区内企业R&D经费支出占总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的水平。
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撑体系。成都高新区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引进高级人才的政策规定(暂行)》、《高级人才证书管理办法》、《关于高级人才享受购房补贴资格的暂行规定》,从户口、住房、创业资金、创业条件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支持。,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了高级人才居住园区,对部分创业者和高级人才购买住房给予了每套6万元的补贴;对到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每年给予5万元的研发经费补助,由其自主支配;对为高新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专项奖励。成都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人才高地的效应日益凸现。
四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成都高新区在已经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基础上,先后又建立了成都微软技术中心、成都互联力量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目前正整合区内资源,投资上亿元,加快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能服务于软件基地、IC基地、信息安全基地以及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的信息技术公共平台体系,积极建设中医药研发、公共试验和评价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测试等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水平。
五是积极培育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的市场支撑体系。积极建立和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成立了成都技术产权交易所,2003年实现技术转让服务项目460项,产权交易16项,实现交易额亿元,今年上半年技术产权交易项目已达395项,交易额亿元。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净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区内企业、政府机关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采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区外市场。
五、加快建设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事业,既需要从事科技创新人员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宽容。加快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将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恒久的动力。成都高新区采取积极措施,按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正在加快创新文化的建设。
一是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成都高新区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积极在全社会培养和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成都高新区围绕让勇于创新的人得到尊重、让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积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支持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是形成支持创新的理念。创新理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培育和形成创新理念,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飞跃,使“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成为每个高新人的自觉行为,让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热情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精神在成都高新区蔚然成风。
成都高新区将按照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增强企业和成都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建成为中国重要的科技成果和成长型科技企业聚集地,加快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区之一。
创新创业活动报告 第2篇
从20xx年5月份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到现在历时整整一年半时间,我们这个四人小组以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方向和优化方案的探究——以热门方向为例,总结出一份系统全面的参考资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可靠数据和可行方案。回想过去参加研究项目的过程,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和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的经历。
我们是一个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组合,负责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我们每个参研人员也有一定研究的能力。并以拥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创新和创新系统研究、获取多种奖项的张治和教授为导师。项目的研究方法也将是多样化的,如调查法、参考文献和其他研究成果、采访等方法。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指导老师和团队都非常重视这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都在尽心尽力的做着这件事情。导师多次为我们提供各个方面的指导意见,团队成员一遍遍的理思路,一遍遍的修改优化自己负责模块的材料,认真执行。每次当累的是时候,一想到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我们大家相互鼓励,又精神抖数起来。将疲惫完全抛在脑后,聚精会神地继续着手头的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做到及时交流,及时沟通,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与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大家也感到很愉快。大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断追求卓越。 刻苦学习是我们成功的动力。在刚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时,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简直一头雾水,但是这也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前期,获取理论知识,即阅读书籍,每个人找到自己负责的模块,到图书馆找大量相关的书籍看,到网上查阅个饭方面相关的材料,课后多方寻找相关领域有建树的老师
进行咨询,深钻研,多思考,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这极大考研了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快速学习能力。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深入到各个调研点,对每个调研对象都深入了解,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得到拓展,并以此为基点,发散思维多方位思考,提炼自身的创新点,对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获得也更加有信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此次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方向和优化方案的探究——以热门方向为例过程中,我们既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又深化了对大学生创业这方面的理解。大学生创业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创业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就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创业与创业实践,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自身就业心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
通过这一年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研究,我深深感受到指导老师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非常感谢指导老师,感谢团队,不计回报的付出,同时从中获得了锻炼和成长,学习能力的提高扩展
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学习的毅力铸就了我们执行的坚韧性。这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所学到的知识,锻炼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终生受益。
20xx级电子商务:XXX20xx年12月1日
创新创业活动报告 第3篇
一、股权架构体检背景:企业低存活率与合伙人股权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截至XX年5月底,中国的企业数量是万户。中国每天有1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诞生7家企业。但是,中国企业的存活率却很低。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XX年底,的企业存活期不到1年,的企业存活期不到2年,近一半()企业的存活期不到4年。
我们手头没有最新数据,但我们预测,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XX年,中国企业的存活率不会高于这个数据。
即便是拿到融资的企业,易凯资本王冉也提出“警惕c轮死”,预测90%企业会死在c轮。很多企业会走上“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
我们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创业企业具体的死因。但是,影响创业企业生死存亡的,肯定有合伙人股权。
我们选择合伙人股权作为讨论点因为“三性”:
重要性。我们认为,创业企业的基础,一是合伙人,二是股权。归根到底,是合伙人股权。它基本奠定了一家创业企业的基因;
不可逆性。创业企业的产品出点问题,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解决。技术或运营出点问题,影响的是公司短期发展。但是,如果合伙人股权出问题呢?经常是不可逆的“车毁人亡”。开局稀里糊涂,难治;
普遍性。在过去,创业者一人包打天下,不需要考虑合伙人股权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合伙创业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成功企业的标配。但是,对于合伙人股权这个新课题,中国很多创业老手和新手都缺乏基本的认知。
二、统计数据
在我们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合伙人股权故事,也帮创业企业处理过形形色色的合伙人股权事故。基于项目经验,我们梳理了导致合伙人股权纠纷的“十大坑”。
专注互联网公司数据研究的it桔子据此开发了一套企业股权健康体检工具。该工具上线后,创业者们纷纷都来“测一把”,3天内共有2134位创业者为自己公司做了股权体检。基于收集的统计数据,我们准备了本调研报告。
以下是我们收集到的创业企业股权体检数据:
三、数据分析
基于这些一手数据,我们对企业股权体检结果逐一分析如下,供创始人做合伙人股权架构设计或投资人判断投资项目时参考:
1创业团队是否有大家信服明确的老大?
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权战争,缘于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
企业有清晰明确的老大,并不必然代表专制。苹果、微软、google、bat、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老大不控股时,这些企业都通过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等确保老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创业团队的决策机制,可以民主协商,但意见分歧时必须集中决策,一锤定音。
在公司的股东会与董事会层面,老大只有对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会沦为赌徒手里不断转售的纸牌。老大在底层运营层面适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与局限性。有些声称试验失控的创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权层面冒险失控。
根据统计数据,有的企业没有明确老大。这可能会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决策效率,甚至引发创业团队内部的股权战争。
2创业团队是否有合伙人?
在过去,很多创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
在现在,新东方三驾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创始人单打独斗心力难支,合伙人并肩兵团作战共进退才能胜出。创始人需要寻找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它重要领域可以独当一面的同盟军。
“初创企业合伙人的重要性胜过风口的商业模式”,并不为过。在实践中,有很多创业者问如何做「员工」股权激励,但很少有创业者问如何做「合伙人」股权设计。
即便有些创业者意识到合伙人的重要性,但你见到他们公司的股权架构时就会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他们认为的重要合伙人,很少持股。
合伙创业,合伙人既要有软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长远。只讲交情不讲利益,或只讲利益不讲交情,都是耍流氓。
根据统计数据,参与体检的有创业企业都只有光杆司令创始人,没有合伙人。创业路上,你们想一个人爬雪山过草地吗?
3创业团队是否完全按出资比例分配股权?
如果把创业看成一场远距离拉力赛,赛车手最后可以胜出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选择、赛车手的素质与跑车的性能。跑车赖以启动的那桶汽油,肯定不是胜出的唯一重要因素。创业企业合伙人的早期出资,就好比是那桶汽油。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我们见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都是“时间的错位”:根据创业团队当下的贡献,去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创业初期,不好评估各自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出资就成了评估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这导致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成了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了创业小伙伴。我们建议,全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人力股要占大头。
人力股要和创业团队四年全职的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对于创业团队出资合计不超过100万的,我们建议,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
根据统计数据,近一半()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都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这可以是一个结果,但慎重将团队成员出资当成决定股权分配数量的依据。
对于剩下的近一半()不是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的创业企业,公司得有其它决定合伙人股权分配数量的公平合理依据。比如,以往工作履历、对创业项目未来的参与度与贡献度、承担的创业风险等。
4创业团队是否签署了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
创业团队股权的一些进入机制(激励股权预留、股权比例与出资比例不一致等)与退出机制(分期成熟、回购等),很难写进工商局推荐使用的标准模板公司章程。因此,我们建议,创业团队就股权的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单独签署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
根据统计数据,高达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都没有签署股权分配协议。对于这些企业,你们回去翻翻你们的公司章程,知道合伙人如何进入退出吗?
5创业合伙人是否有退出机制?
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离职后,退出合伙人坚决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1)《公司法》没规定,股东离职得退股;(2)公司章程没有约定;(3)股东之间也没签过任何其他协议约定,甚至没就退出机制做过任何沟通;(4)他出过钱,也阶段性参与了创业。
其他合伙人认为不回购股权,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对合法回购退出合伙人的股权束手无策。
对于类似情形,我们通常建议,
(1)在企业初创期,合伙人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通常占10-20%之间),人力股占大头(80%-90%之间),人力股至少要和四年服务期限挂钩,甚至核心业绩指标挂钩;
(2)如果合伙人离职,资金股与已经成熟的人力股,离职合伙人可以兑现,但未成熟的人力股应当被回购;
(3)鉴于咱们中国人“谈利益,伤感情”的观念,我们建议,合伙人之间首先就退出机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沟通理解到同一个波段,做好团队的预期管理,然后再做方案落地。
根据统计数据,虽然经过反复的市场教育,仍然有大量企业()并没有任何合伙人退出机制。即便是已经有合伙人退出机制的企业,退出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被执行性,以及合伙人团队对退出机制的认同感有多高,也是个问题。
6外部投资人是否控股?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股权缺乏基本常识的,不仅仅是创业者,也包括大量非专业机构的投资人。比如,我们看到,有投资人投70万,创始人投30万,股权一开始简单、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
但是,项目跑2年后,创始人认为,自己既出钱又出力,吭哧吭哧却干成了小股东,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却是大股东,不公平。想找其他合伙人进来,却发现没股权空间。投资机构看完公司股权后,没有一家敢进。优秀合伙人与后续机构投资人进入公司的通道都给堵上了。
我们见过太多上市公司投资个三五百万,甚至有的孵化器投资个三五十万,都热衷于控股创业企业。他们认为,股权占的抢的越多越好。很多初创企业,一开始把股权当大白菜卖。
等到公司启动融资,发现股权结构不对,想对股权架构进行调整时,发现微调早期投资人股权就是动人家价值三五百万的蛋糕,是活生生“烤”验人性。人性,又很难经得起“烤”验,结果经常是鸡飞蛋打。
根据统计数据,高达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由外部投资人控股。这些企业在未来招募合伙人与外部融资时,都会经历股权之痛。如果没有在创业早期调整股权结构,这会给后续合伙人与机构投资人进入添堵,进而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7是否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我们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热衷于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职人员撑门面,并发放大量股权。
但是,这些兼职人员既多少时间投入,也没承担创业风险。股权利益与其对创业项目的参与度、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性价比不高。这也经常导致全职核心的合伙人团队心理失衡。
对于外部兼职人员,我们建议以微期权的模式合作,而且对期权设定成熟机制(比如,顾问期限,顾问频率,甚至顾问结果),而不是大量发放股权。经过磨合,如果弱关系的兼职人员成为强关系的全职创业团队成员,公司可以给这些人员增发股权。
根据统计数据,有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8是否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希望借助外部资源,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当成公司合伙人大额发放股权。但是,资源入股经常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的实际价值不好评估;
(2)资源的实际到位有很大变数;
(3)很多资源是短期阶段性发挥作用;
(4)对于价值低的资源,没必要花大量股权去交换。对于价值高的资源,资源方也不愿意免费导入。
因此,对于资源承诺者,我们通常建议,优先考虑项目合作,利益分成,而不是长期股权深度绑定。即便股权合作,主要也是与资源方建立链接关系,通过微股权合作,且事先约定股权兑现的前提条件。
根据统计数据,有的企业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9是否给未来管理团队与员工预留了一定比例的股权?
创业就像接力赛,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持续招募人才。股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创业团队最初分配股权时,应该有意识地预留一部分股权放入股权池,为持续招募人才开放通道。
根据统计数据,有的创业企业没有给后续人才进入预留股权通道。如果创业团队后续对预留股权招募后续人才达不成一致意见,这会影响到人才招募,进而严重影响公司发展。
10创业团队是否有跟配偶就创业股权进行钱权分离的协议?
全职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的核心团队,是创业合伙人。容易被忽视的是,创业合伙人的配偶,其实是背后最大的隐形创业合伙人。关于配偶股权,一方面,很重要。中国的离婚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创业者群体的离婚率可能高于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法律,婚姻期间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夫妻间另有约定。创业者离婚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土豆创始人王薇因为配偶股权纠纷,影响了土豆的最佳上市时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创投圈还专门为此设计了“土豆条款”,简单粗暴地要求创业者配偶放弃就企业股权主张任何权利;但另一方面,很敏感。处理不当,股权没分完,婚先离了。
为了既保障公司股权与团队的稳定性,
农村创业又兼顾配偶合理的经济利益,稳固创业者后方的和谐家庭关系,我们专门开发了“七八点配偶股权条款”,一方面,约定股权为创业者个人财产,另一方面,创业者同意与配偶分享股权变现利益,做到钱权分离。
根据统计数据,有高达的创业企业没有就配偶股权做到钱权分离。如果婚姻出现变数,创业者只能愿赌服输。
四、结语
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创始人需要可以并肩作战的合伙人,而公司核心创业团队之间建立“共创、共担、共享”、阳光透明、相对公平合理的合伙创业文化,做好合伙人股权分配,有利于吸引合伙人。
参与本期股权健康体检的,大都是参加过我们创业股权公开课培训的创始人。但即便如此,我们看到,仍然有很多创业者还在犯股权分配的常识性错误。我们预测,在我们学员之外的群体,犯这些常识错误的比例会高很多。初创企业的基础,一是合伙人,二是股权。基础没打好,纠正的代价极大,甚至无法挽救。
我们后续会持续优化、细化股权健康体检工具。建议创业者多做股权健康体检、多做“大保健”,为您的创业买一份“安全险”。
创新创业活动报告 第4篇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创新梦创业梦主题团日活动的要求,我班团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举办此次主题团日活动。一方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使大家正确地认识到对我们而言何为创新创业,以及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为之而努力。另一方面使大家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结合自身现状和所学专业,对今后的学习以此为基础作出相应的规划,将此次学习所得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深刻体会“创新创业”的精髓,做一名锐意进取的大学生。
班委会对全班同学进行有关“创新创业、锐意进取”的调查,了解大家对本次活动主题的认识。通过此次调查,知道了大家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以及大家的一些观点。并使大家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了自身对“创新创业”的感悟,以及发现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些疑问。从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班同学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从自身出发为之做出应有的行动。通过这一阶段的调查和分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查,我班邀请创业学长作空中交流,同学们认真听取了学长的话语,并做了相关记录,这使大家从根本上对“创新创业”有了一个正确地认识,并不像之前那样对其属于那种模糊地认识。以及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实际行动、具备怎样的素质是指对我们而言不是一句空话。使自己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好的学习和提高,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并根据前一阶段的调查和分析,与学长进行互动。同学们在前一阶段的疑问,通过与学长之间的精彩提问,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无论从认识上还是实际行动上比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在提问中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在结合自身状况和我们的专业的前提下,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规划,对怎样才能增强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适应将来的就业环境?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等问题。全班同学分组做了相应的讨论。交流了自己在近期的学习感悟以及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我们该做些什么?在长达半个小时的讨论中,各组自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中,交流了自己的感悟,对此次活动的.主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之后,进入了精彩的自由演讲阶段。同学们在接受前一段的学习后,从自身现状及所学专业出发,各组分别派出代表做了精彩地演讲。从同学们的演讲中,发现关于创新创业的新认识、新观点。以及从专业出发,把创新创业与自己的学习相结合,对自己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及合理的规划。
至此,我班主题团日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同学们从根本上对“创新创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能从一个大学生出发,认真贯彻其精神,并结合所学专业,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做出了合理的规划,努力将此次活动的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做一名锐意进取的现代大学生。将“创新创业”的青春气息带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总的来说,我班的这次团日活动是相当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改进,也真诚希望组织能够批评和指导。